不同的企業,庫存的對象有所不同。例如,航空公司的庫存是其飛機的座位;百貨商店的庫存是各種各樣的商品;電視機廠的庫存是各種零部件、產成品等。制造企業的庫存可分為原材料、產成品、零部件和在制品等,而服務業的庫存則指用于銷售的實物和服務管理所必需的供應品。 (一)庫存對象 一般而言制造企業的庫存對象主要有以下方面: (1)主要原材料。原材料是構...
不同的企業,庫存的對象有所不同。例如,航空公司的庫存是其飛機的座位;百貨商店的庫存是各種各樣的商品;電視機廠的庫存是各種零部件、產成品等。制造企業的庫存可分為原材料、產成品、零部件和在制品等,而服務業的庫存則指用于銷售的實物和服務管理所必需的供應品。
(一)庫存對象
一般而言制造企業的庫存對象主要有以下方面:
(1)主要原材料。原材料是構成產品主要實體的物資,是重點儲備對象,如原棉、原木和原油等,一般稱原料。把原料進一步加工后,作為勞動對象提供的產品,稱為材料,如棉花、鋼材等。
(2)輔助材料。它是用于生產過程,有助于產品的形成,在生產過程中起輔助作用,不構成產品主要實體,而是使主要材料發生物理或化學反應的材料。如化學反應中的接觸劑催化劑、煉鐵用的溶劑等。這類物資雖不構成產品的實體,但供應不上會影響生產。
(3)燃料。它是輔助材料的一種,不加入產品,僅僅是幫助產品的形成。燃料是工業能源,如煤炭、石油、汽油和柴油等,都是生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資。
(4)動力。水、電、氣、蒸氣和壓縮空氣等。
(5)工具。主要是指生產中消耗的刀具、量具和卡具等。
(6)外協件、外購件。
(7)產成品。生產過程結束,在投入市場銷售之前企業中的庫存成品。這部分的大小取決于生產速度和市場需要速度相互間的增建關系。
(二)庫存分類
通過對上面的庫存對象的分析,可以將庫存進行以下分類:
1、按照庫存的作用和性質劃分為預期性庫存、緩沖性庫存、在途性庫存和周轉性庫存
預期性庫存,指為預期生產或銷售的增長而保持的庫存;緩沖性庫存,指對未來不肯定因素起緩沖作用而保持的庫存;在途性庫存,指運輸過程中的庫存;周轉性庫存,指在進貨時間間隔中可保證生產連續性而保持的庫存。
2、按一項物資的需求與其他項的需求關系,可將庫存分為獨立需求庫存和相關庫存
來自用戶的對企業產品和服務的需求稱為獨立需求。獨立需求最明顯的特征是需求的對象和數量不確定,只能通過預測方法粗略地估計。相反,我們把企業內部物料轉化各環節之間所發生的需求稱為相關需求。相關需求也稱為非獨立需求,它可以根據對最終產品的獨立需求精確地計算出來。比如,某汽車制造廠年產汽車30萬輛,這是通過預計市場對該廠產品的獨立需求來確定的。一旦30萬輛汽車的生產任務確定之后,對構成該種汽車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數量和需求時間是可以通過計算精確地得到的。對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需求就是相關需求。相關需求可以是垂直方向的,也可以是水平方向的。產品與其零部件之間垂直相關,與其附件和包裝物之間則水平相關。
獨立需求庫存問題和相關需求庫存問題是兩類不同的庫存問題。后者將在后面結合MRPⅡ和ERP介紹,本章重點討論前者。另外,相關需求和獨立需求都是多周期需求,對于單周期需求,是不必考慮相關與獨立的,企業里成品庫存的控制問題屬于獨立需求庫存問題,在制品庫存和原材料庫存控制問題屬于相關需求庫存問題。
3、按照庫存對象庫存時間及庫存目的可分為經常儲備庫存、保險儲備庫存和季節性儲備庫存
經常儲備庫存,指某種物資在前后兩批進廠的供應間隔期內,為保證生產正常進行所必需的、經濟合理的物資儲備;保險儲備庫存,為預防物資到貨誤期或物資的品種、規格不合要求等意外情況,保證生產正常進行而儲備的物資;季節性儲備庫存,指物資的生產或運輸受到季節影響,為保證生產正常進行而儲備的庫存。
4、按對物資需求的重復次數,可將物料分為單周期庫存與多周期庫存
所謂單周期需求即僅僅發生在比較短的一段時間內或庫存時間不可能太長的需求,也被稱作一次性訂貨量問題。圣誕樹問題和報童問題都屬于單周期庫存問題。多周期需求則指在足夠長的時間里對某種物品的重復的、連續的需求,其庫存需要不斷地補充。與單周期需求比,多周期需求問題普遍得多。
單周期需求出現在下面兩種情況:①偶爾發生的某種物品的需求;②經常發生的某種生命周期短的物品的不定量的需求。第一種情況如由奧運會組委會發行的奧運會紀念章或新年賀卡;第二種情況如那些易腐物品(如鮮魚)或其它生命周期短的易過時的商品(如日報和期刊)等。對單周期需求物品的庫存控制問題稱為單周期庫存問題,對多周期需求物品的庫存控制問題稱為多周期庫存問題。
精益生產(Lean Production),簡稱“精益”,是衍生自豐田生產方式的一種管理哲學。
包括眾多知名的制造企業以及麻省理工大學教授在全球范圍內對豐田生產方式的研究、應用并發展,促使了精益生產理論和生產管理體系的產生,該體系目前仍然在不斷演化發展當中。從過去關注生產現場的Kaizen轉變為庫存控制、生產計劃管理、流程改進(流程再造)、成本管理、員工素養養成(例如:精益生產培訓等定期進行相關課程培訓)、供應鏈協同優化、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產品概念設計,產品開發,生產線設計,工作臺設計,作業方法設計和改進)、質量管理、設備資源和人力資源管理、市場開發及銷售管理等企業管理涉及的諸多層面。
精益生產是通過系統結構、人員組織、運行方式和市場供求等方面的變革,使生產系統能很快適應用戶需求不斷變化,并能使生產過程中一切無用、多余的東西被精簡,最終達到包括市場供銷在內的生產的各方面最好結果的一種生產管理方式。與傳統的大生產方式不同,其特色是“多品種”,“小批量”。
不同的企業在行業特點上不盡相同,就拿流程行業和離散行業來說,流程行業,比如化工,醫藥,金屬等,一般偏好設備管理,如TPM管理(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因為在流程型行業需要運用到一系列的特定設備,這些設備的狀況極大的影響著產品的質量;而離散行業,比如機械,電子等,LAYOUT,生產線的排布,以及工序都是影響生產效率和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離散行業注重標準化,JIT準時制生產方式(Just In Time)準時化生產,看板管理以及零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