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益生產方式JIT的基本目標 工業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社會經濟組織。因此,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就成為企業的基本目標。在市場瞬息萬變的今天,精益生產方式JIT采用靈活的生產組織形式,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及時、快速地調整生產,依靠嚴密細致的管理,通過"徹底排除浪費",防止過量生產來實現企業的利潤目標。為實現這一基本目的,精益生產方式JIT必須能很好地實現以下三個子目標...
(一)、精益生產方式JIT的基本目標
工業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社會經濟組織。因此,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就成為企業的基本目標。在市場瞬息萬變的今天,精益生產方式JIT采用靈活的生產組織形式,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及時、快速地調整生產,依靠嚴密細致的管理,通過"徹底排除浪費",防止過量生產來實現企業的利潤目標。為實現這一基本目的,精益生產方式JIT必須能很好地實現以下三個子目標:零庫存、高柔性(多品種)、無缺陷。
(二)、
精益生產方式JIT的子目標
1、零庫存
一個充滿庫存的生產系統,會掩蓋系統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例如,設備故障造成停機,工作質量低造成廢品或返修,橫向扯皮造成工期延誤,計劃不周造成生產脫節等,都可以動用各種庫存,使矛盾鈍化、問題被淹沒。表面上看,生產仍在平衡進行,實際上整個生產系統可能已千瘡百孔,更可怕的是,如果對生產系統存在的各種問題熟視無睹,麻木不仁,長此以往,緊迫感和進取心將喪失殆京因此,日本人稱庫存是"萬惡之源",是生產系統設計不合理、生產過程不協調、生產操作不良的證明,并提出"向零庫存進軍"的口號。所以,"零庫存"就成為精益生產方式JIT追求的主要目標之一。
2、高柔性
高柔性是指企業的生產組織形式靈活多變,能適應市場需求多樣化的要求,及時組織多品種生產,以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面臨市場多變這一新問題,精益生產方式JIT必須以高柔性為目標,實現高柔性與高生產率的統一。為實現柔性和生產率的統一,精益生產方式JIT必須在組織、勞動力、設備三方面表現出較高的柔性。
(1)、組織柔性:在精益生產方式JIT中,決策權力是分散下放的,而不是集中在指揮鏈上,它不采用以職能部門為基礎的靜態結構,而是采用以項目小組為基礎的動態組織結構。
(2)、勞動力柔性:市場需求波動時,要求勞動力也作相應調整。精益生產方式JIT的勞動力是具有多面手技能的多能工,在需求發生變化時,可通過適當調整操作人員的操作來適應短期的變化。
(3)、設備柔性:與剛性自動化的工序分散、固定節拍和流水生產的特征相反,精益生產方式JIT采用適度的柔性自動化技術(數控機床與多功能的普通機床并存),以工序相對集中,沒有固定節拍以及物料的非順序輸送的生產組織方式,使精益生產方式JIT在中小批量生產的條件下,接近大量生產方式由于剛性自動化所達到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同時具有剛性自動化所沒有的靈活性。
3、零缺陷
傳統的生產管理很少提出零缺陷的目標,一般企業只提出可允許的不合格百分比和可接受的質量水平。其觀念是:不合格品達到一定數量是不可避免的。而精益生產方式JIT的目標是消除各種產生不合格品的原因,在加工過程中每一工序都要求達到最好水平,追求零缺陷。
高質量來之零缺陷的產品,"錯了再改"得花費更多的金錢、時間與精力,強調"第一次就作對"非常重要。每一個人若在自己工作中養成了這種習慣,凡事先做好準備及預防工作,認真對待,防患于未然,在很多情況下就不會有質量問題了。因此,追求產品質量要有預防缺陷的觀念,凡事第一次就要做好,建立"零缺陷"質量控制體系。過去一般企業總是對花在預防缺陷上的費用能省則省,結果卻造成很多浪費,如材料、工時、檢驗費用、返修費用等。應該認識到,事后的檢驗是消極的、被動的,而且往往太遲。各種錯誤造成需要重做零件的成本,常常是幾十倍的預防費用。因此,應多在缺陷預防上下功夫,也許開始時多花些費用,但很快便能收回成本。
4、對于人員的定期精益生產培訓以及JIT準時制生產方式培訓,使得公司在相關人員儲備,以及人員執行力上面有了可靠的保證
精益生產方式JIT支柱與終極目標
"零浪費"為精益生產方式JIT終極目標,具體表現在PICQMDS七個方面,目標細述為:
(1)"零"轉產工時浪費(Products0多品種混流生產)
將加工工序的品種切換與裝配線的轉產時間浪費降為"零"或接近為"零"。
(2)"零"庫存(Inventory0消減庫存)
將加工與裝配相連接流水化,消除中間庫存,變市場預估生產為接單同步生產,將產品庫存降為零。
(3)"零"浪費(Cost0全面成本控制)
消除多余制造、搬運、等待的浪費,實現零浪費。
(4)"零"不良(Quality0高品質)
不良不是在檢查位檢驗出來,而應該在產生的源頭消除它,追求零不良。
(5)"零"故障(Maintenance0提高運轉率)
消除機械設備的故障停機,實現零故障。
(6)"零"停滯(Delivery0快速反應、短交期)
最大限度地壓縮前置時間(Leadtime)。為此要消除中間停滯,實現"零"停滯。
(7)"零"災害(Safety0安全第一)
人、工廠、產品全面安全預防檢查,實行SF巡查制度。
精益生產方式JIT與工業工程IE
工業工程IE(IndustrialEngineering)是對人員、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所組成的集成系統進行設計、改善的一門科學。IE是實現精益生產方式JIT的工程基礎,是精益生產方式JIT的重要組成部分。
日本企業在推行精益生產方式JIT時,運用工業工程IE中大量的作業研究、動作研究、時間研究技術,使精益生產方式JIT始終站在科學的基礎上,因此生機勃勃、卓有成效。日本企業在運用IE方面極富創造性并卓有成效,使得精益生產方式JIT不僅帶來了生產組織方式的質變,而且帶來了產品開發、質量控制、內外協作管理、與用戶關系等一連串帶根本性的企業組織體制、管理體制方面的重大變化和企業經營價值觀的重大改變,其中最受影響的還包括日本企業的企業文化。豐田汽車公司生產調查部部長中山清孝認為,豐田生產方式(JIT)就是IE在企業中的應用。
日本從美國引進IE,經過半個世紀發展,形成富有日本特色的IE,即把IE與管理實踐緊密結合,強調現場管理優化。我國企業在實施推進精益生產方式JIT的過程中,應該結合現場IE分析,從IE分析及其普及推廣入手,進而實現拉動式準時化生產。
貫徹
ISO9000的前道工序是IE
ISO9000是國際標準化組織針對產品(含勞務)質量及影響產品質量所有環節的保證措施所制訂的國際通用標準。企業貫徹ISO9000的實質無非是采用國際標準化組織科學制訂的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管理標準來保證企業的產品質量。IE是貫徹ISO9000的前道工序,只有通過群眾性地找問題、提問題、改善操作、優化管理,最終對影響產品質量的所有工序、環節、作業都作了改進,在這個基礎上制訂的標準,才是高質量的、可操作的、有群眾基礎的。就事論事搞貫標文件,很有可能是原有的、落后的、不合理的操作和管理程序的簡單描述或翻版,國內很多企業貫標取證后,產品質量并未根本解決的事實便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因此,貫徹ISO9000應從IE基礎做起。
精益生產(Lean Production),簡稱“精益”,是衍生自豐田生產方式的一種管理哲學。
包括眾多知名的制造企業以及麻省理工大學教授在全球范圍內對豐田生產方式的研究、應用并發展,促使了精益生產理論和生產管理體系的產生,該體系目前仍然在不斷演化發展當中。從過去關注生產現場的Kaizen轉變為庫存控制、生產計劃管理、流程改進(流程再造)、成本管理、員工素養養成、供應鏈協同優化、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產品概念設計,產品開發,生產線設計,工作臺設計,作業方法設計和改進)、質量管理、設備資源和人力資源管理、市場開發及銷售管理等企業管理涉及的諸多層面。
精益生產是通過系統結構、人員組織、運行方式和市場供求等方面的變革,使生產系統能很快適應用戶需求不斷變化,并能使生產過程中一切無用、多余的東西被精簡,最終達到包括市場供銷在內的生產的各方面最好結果的一種生產管理方式。與傳統的大生產方式不同,其特色是“多品種”,“小批量”。
不同的企業在行業特點上不盡相同,就拿流程行業和離散行業來說,流程行業,比如化工,醫藥,金屬等,一般偏好設備管理,如TPM管理(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因為在流程型行業需要運用到一系列的特定設備,這些設備的狀況極大的影響著產品的質量;而離散行業,比如機械,電子等,LAYOUT,生產線的排布,以及工序都是影響生產效率和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離散行業注重標準化,JIT準時制生產方式(Just In Time)準時化生產,看板管理以及零庫存。